4月10日上午,蚌埠工业与商贸职业技术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室里,一堂别开生面的《幼儿异物入体急救》公开课吸引了师生们的目光。没有枯燥的理论说教,取而代之的是逼真的模拟演练和此起彼伏的讨论声。
一、真实案例敲响警钟
课程从一段真实的新闻视频开始:2岁幼儿因误吞纽扣电池导致食道灼。"这样的意外每分钟都可能发生" ,主讲教师薛老师展示了一组数据:"我国每年有近3000名幼儿因气道异物送医,其中不少就发生在幼儿园。"
二、手把手练就急救本领
在实操环节,学生们两人一组,用婴儿模型练习海姆立克急救法。"手的位置要再往上一点!"薛老师不断纠正学生的动作,"婴儿的肝脏很脆弱,按压错了位置会造成二次伤害。"来自2023级对口2班的王同学在练习后感慨:"看似简单的动作,力度和角度都有讲究,真是练了十几遍才掌握。"
三、家校联动延伸课堂
课后,一份特殊的家庭作业引发关注:学生需拍摄家中安全隐患排查视频,并指导家长完成安全知识测试。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张同学说:"我回家发现2岁的弟弟经常玩小磁铁,现在全家人都学会了急救常识。"
四、来自行业的认可
参与听课的基础部杨主任表示:"这些学生上岗前就具备急救意识和能力,能大大降低幼儿园的安全风险。"
这堂充满实用价值的课程在下课铃声中结束,但教室内依然有不少学生在反复练习手法。正如薛老师所说:"今天我们多流一滴汗,未来可能就能多挽救一个孩子的生命。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