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3月25日上午第二节课唐嫱老师在公开课中将安徽花鼓灯经典作品《小桥》正式引进中职幼儿保育专业的舞蹈课堂,为学生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艺术体验,也为传承和弘扬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开辟了新路径。
在课程开始,唐嫱教师通过一段精彩的安徽花鼓灯表演音频引入,瞬间抓住学生们的注意力,成功激发学生对本次课程的兴趣。从目标设定来看,唐嫱老师明确提出要让学生掌握《小桥》舞蹈中的基本动作,理解安徽花鼓灯的文化内涵,并能初步展现出该舞蹈的风格特点。目标清晰且符合幼儿保育专业中职学生的能力水平,既注重技能培养,又强调文化传承,为整堂课奠定良好基础。
在教学内容方面,唐嫱教师对安徽花鼓灯《小桥》中的动作拆解细致入微。对于三道弯这一特色身段,教师通过正面、侧面、背面多角度示范,同时对比不同角度下身体曲线的变化,帮助学生精准把握动作姿态。在扇花教学环节,教师展示多种扇花技巧,并与舞蹈动作巧妙融合,如在表现欢快情绪时运用快速的开合扇动作,使舞蹈更具感染力。
对于幼儿保育专业的学生来说,学习安徽花鼓灯《小桥》有着特殊意义。一方面,这有助于提升他们的艺术素养和舞蹈技能,为未来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增添专业本领。另一方面,安徽花鼓灯作为非遗文化,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地域文化内涵。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极高的积极性。从单个动作练习时的认真专注,到组合动作练习时的相互交流、互相帮助,都展现出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。在课堂展示环节,多数学生能较好地完成舞蹈动作,虽然在动作的流畅度和表现力上还有提升空间,但已初步展现出安徽花鼓灯《小桥》的风格韵味,体现出学生在本节课中取得了一定学习成果。
课后,由基础部的其他听课老师组成评课小组,唐嫱老师在评课中分享了本次公开课的备课过程和设计理念,其他老师也就教学目标、教学方法和师生互动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建议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