入冬时节,万木萧瑟。在蚌埠职教园区内,蚌埠工艺美术学校却洋溢着春天的气息,充满着活力,洋溢着激情。每当下午放学的铃声响起时,同学们迈着欢快的步子从教室里走出来,奔向另一个学习的场所。铃声不是学习的结束,而是另一堂课的开始,这就是蚌埠工艺美术学校开展的二课活动。同学们在自己感兴趣的课堂内认真学习,刻苦训练,平静的校园内顿时喧闹起来,充满着勃勃生机。
二课活动,最美的风景线
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最根本特征表现,也是评价一所学校的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准,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,是凝聚人心、展示学校形象、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。校园文化对学生的人生观、价值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,而这种影响往往是任何课程所无法比拟的。健康、向上、丰富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品性形成具有渗透性、持久性和选择性,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道德素养,拓宽同学们的视野,培养跨世纪人才具有深远意义
蚌埠工艺美术学校搬迁至职教园区内后,面对着优美的校园环境,优良的教学设施,众多的学生,如何培养出优秀的祖国建设的有用之材,这就成为了蚌埠工艺美术学校要完成的必答题。
蚌埠工艺美术学校在狠抓文化课和专业的课堂教学之时,还通过多方举措狠抓校园文化建设。注重环境育人,通过校园环境建设,实现了校园整体的绿化、美化、亮化,形成了良好的“花园式”育人环境;把国学列入学生必修课程,加强传统文化教育,丰富了学生传统文化的修养;而由学生处倡导,课任老师响应开展的二课活动,在这料峭的冬季里次递开放,漫延成片,形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。
二课活动如繁花似锦,次第开放
在这座大花园里,盛开着各色鲜花:学前教育专业杨漫老师把尤克里里,这种带着洋气的乐器和传统民族乐器古筝的缩小版—小古筝引入了第二课堂,成立了《尤克里里》《小古筝》兴趣小组,把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兴趣爱好连在一起,吸引了许多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报名学习,也吸引了其他专业的同学学习。与其说艺术能吸引女生的注意力,然而崇尚武力的项目——散打同样也吸引了许多女孩子前来报名,朱宝忠老师的散打兴趣小组,第一天就爆满,在招收的近70名学生的散打兴趣小组,女生所占的比例就接近一半,勇敢将不再属于男生了。足球是男孩子喜欢的项目,虽然第一批只招收了10位同学,但他们在高伟老师的带领下刻苦训练,一丝不苟,他们有一个理想,一个信念,希望能代表学校和其他学校的足球队一决高下,为学校争得荣誉。美术是学校艺术类专业的基础,为了打好这个基础,提高同学们的美术素养,培养他们的审美观,美术教研室成立了美术兴趣小组,由教研组长周友红亲自担纲,教授学生们素描色彩特技能。这位素描大师吸引了学校不同年级和班级的爱好美术的同学们,他们围坐在周老师的身边,静心临摹,潜心学习。张玉老师也应班主任的要求,成立美术兴趣小组,利用业余时间帮助同学们提高美术水平。英语组的老师们也不甘落后,在组织训练同学们参加市级职业英语技能大赛的同时,成立了英语兴趣班,专门辅导同学们的英语阅读和写作能力。学校相继成立了健美操、舞蹈、网球、动漫等兴趣小组,各种兴趣小组如雨后春笋般地涌起,使得校园里洋溢着生趣,活动中流淌着情意,学生享受着成长的快乐。
校园的“春天”更美好
为了校园繁花似锦,为了校园青春洋溢,老师们克服了交通不便,教学任务繁重的困难,为了学生的成长,殚精竭虑,发挥自己的特长,主动承担二课任务,不计报酬,只讲奉献。只要学生有需求,只要对学生的成长有利,就无条件付出。
丰富的二课活动调动了同学们学习知识的自觉性,丰富了同学们的业余生活,张扬了同学们的个性,增强了同学们的本领。他们在校园文化的花园里尽情吮吸着知识的营养,培养着健全的人格。学习已经不再是枯燥的事情,以兴趣为导向,寓教于乐,学自己喜欢的知识,做自己喜欢做的事,同学们学习的热情高涨,不再有畏难情绪,在学习中享受成功的喜悦,在困难中磨练自己的意志。二课活动已经呈现出星火燎原之势,同学们沉浸在学文化,学知识,学本领的氛围中,全校学习气氛浓厚,呈现出春天般生机勃勃的景象。